漢字的意象化源于圖形創意的思想,就是把文字自身當作一種圖形來對待,再加上其本身的文字內涵實現圖形變化、意義延伸。
其手段有2種,是把圖形象征與文字結合在一起,重新構成字的新的概念,縮小了字自己的內蘊,賦予它設定的寓意;
二是把字進行圖形化的料理,把文字的形作為圖像來對待,把文字的意當成LED發光字籌劃創意的根本指導思想,以形變來拓展意,以意來限制形的蛻變,實現文字的意象化處理。
文字之是以能夠超越實用的局限而成為發光二級管發光字策劃成分,是由漢字的構成優點、書寫工具和載體等原因決斷的。
漢字由點和線組裝而成,具有高度空洞化的特質。
而“點”是線的濃縮,“線”亦是點的延伸,“點”和“線”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。
因而,中國的文字藝術又被稱作線條的藝術。漢字史上,起源最久遠的成字工具是契刀和毛筆,但使用時間最長的書寫工具是毛筆。
與甲骨刻辭同時涌現的股商甲骨書辭即為明證。
當契刻文字退出歷史舞臺后,毛筆的制造做工和書寫效果卻與時俱進,不停完善。毛筆的特點是軟,“惟筆軟則奇怪生焉”。
固然,此“軟”指彈性而言,非軟弱之意伴隨著遣毫之時的提、按、頓、挫、疾、徐、迅緩,筆下會產生出極盡變化的曲線造型,分割出尺寸兼存的塊面,營造出別有洞天的藝術世界。
此外,中國文字所采用的書寫介質也規定著其能夠具備藝術感染力的特性。
漢字的書寫載體歷經甲骨金石、簡牘縑帛等多種變遷,韌性強、質柔軟的安徽宣州紙最終作為理想的書寫介質,筆墨揮灑其上交融滲化、黑白濃淡之間情趣并出。
能夠說,文字藝術充分的展現力與這種書寫材質的使用具有極為緊密的關系